小儿肛周脓肿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中药坐浴等方式治疗。小儿肛周脓肿通常由肛窦感染、免疫力低下、尿布摩擦刺激、先天性肛瘘等原因引起。
每日用温水清洗肛周,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尿布需及时更换,选择透气棉质尿布减少摩擦。
细菌感染引起的脓肿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可能伴随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
较大脓肿需由外科医生行切开引流术,术后每日消毒换药。可能与肛腺阻塞、粪便滞留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剧烈哭闹、排便困难。
家长可用金银花、蒲公英煎水晾温后坐浴,每日2次。注意水温不超过40℃,坐浴后擦干并涂抹护臀霜。
建议家长观察患儿排便情况,避免久坐硬物,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若脓肿反复发作需排查克罗恩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