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肾衰的中医辨证主要有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湿浊内蕴证四种类型。
肾阳虚证表现为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夜尿频多,可能与久病伤肾或年老体衰有关,治疗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真武汤等温补肾阳。
肾阴虚证可见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盗汗,多因热病伤阴或房劳过度导致,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滋补肾阴。
脾肾阳虚证伴有水肿、腹胀便溏、气短乏力,常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肾,推荐附子理中丸、四神丸、实脾饮温补脾肾。
湿浊内蕴证多见恶心呕吐、口中尿味、舌苔厚腻,多由湿浊毒邪壅滞三焦,可用黄连温胆汤、五苓散、藿香正气散化湿泄浊。
肾衰患者需避免高盐高蛋白饮食,适当练习八段锦等舒缓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及肾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