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术后发热可能由手术应激反应、导管相关感染、造影剂反应、深静脉血栓等因素引起,需结合具体表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介入操作导致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引发低热,体温通常不超过38℃,24-48小时可自行缓解,无须特殊处理,建议多饮水观察。
穿刺部位污染或导管留置可能引发菌血症,表现为持续高热伴寒战,需立即血培养检查,可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碘对比剂可能导致过敏样发热反应,多在术后6-12小时出现,可伴随皮疹瘙痒,必要时使用地塞米松、氯雷他定、肾上腺素等药物干预。
血管内皮损伤诱发血栓性静脉炎时出现中低度发热,超声检查可确诊,需采用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治疗。
术后建议监测体温变化,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出现高热不退或意识改变需急诊处理,恢复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优质蛋白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