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出血可能由痔疮、直肠炎、直肠息肉恶变、遗传性息肉病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便血、肛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痔疮是直肠末端静脉丛曲张形成的团块,排便时摩擦可能导致出血,血液呈鲜红色附着于粪便表面。可通过温水坐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缓解症状,必要时使用痔疮栓、复方角菜酸酯栓、地奥司明片等药物。
直肠黏膜炎症可能导致黏膜破损出血,常伴随里急后重感。治疗需针对感染或非特异性炎症使用美沙拉嗪栓、柳氮磺吡啶栓、益生菌制剂,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时易出血,多伴随大便性状改变。需行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后可能需追加手术,常用止血药物包括氨甲环酸、凝血酶冻干粉、云南白药胶囊。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遗传疾病可导致多发性息肉出血,需定期肠镜监测,必要时行全结肠切除术预防癌变,可配合塞来昔布、舒林酸等环氧化酶抑制剂延缓息肉生长。
日常需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出血期间禁食辛辣食物,若出血持续或伴体重下降应及时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