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肌张力高可能由生理性发育迟缓、围产期缺氧、脑性瘫痪、遗传代谢病等原因引起,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医学评估明确病因。
新生儿神经系统未成熟可能导致暂时性肌张力增高,表现为四肢僵硬但无病理反射,通常3-6个月自行缓解,可通过被动操和抚触促进发育。
分娩时窒息或胎盘功能异常导致脑损伤,引发肌张力增高伴嗜睡或惊厥,需营养神经治疗如胞磷胆碱钠、鼠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等药物干预。
非进行性脑损伤引起运动障碍,肌张力持续增高伴随运动发育落后,需长期康复训练配合巴氯芬、替扎尼定、丹曲林钠等肌肉松弛剂治疗。
如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先天代谢异常可导致肌张力障碍,多伴有喂养困难和发育倒退,需特殊饮食管理及左卡尼汀、维生素B族等代谢调节治疗。
家长发现婴儿肢体僵硬或姿势异常时,应及时记录症状特点并就医评估,避免自行按摩或使用矫形器具,喂养时注意观察吞咽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