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非必须使用呼吸机,具体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式主要有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体外膜肺氧合等。
适用于轻中度ARDS患者,通过面罩或鼻罩提供正压通气,可避免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需密切监测氧合指数和呼吸频率变化。
中重度ARDS患者需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采用小潮气量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与肺泡上皮损伤、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
通过改变体位改善通气/血流比例,适用于PaO2/FiO2小于150mmHg的患者。实施时需注意预防压疮和管路脱落等并发症。
作为难治性低氧血症的挽救性治疗,通过体外循环进行气体交换。可能与严重肺水肿、肺泡萎陷有关,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
ARDS患者应保持营养支持,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肌松剂等药物,早期开展康复训练有助于肺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