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后发烧可能由术后吸收热、感染性发热、肿瘤坏死反应或药物过敏反应引起,需结合体温变化和伴随症状判断。
介入治疗中局部组织损伤导致炎症介质释放,体温多波动在37.5-38.5℃,无须特殊处理,48小时内可自行消退。
可能与导管污染、胆道感染或免疫功能下降有关,表现为持续高热伴寒战,需血培养后使用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栓塞后肿瘤组织缺血坏死释放致热原,体温可达39℃以上,伴随右上腹痛,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对症处理。
造影剂或化疗药物引发变态反应,发热常伴皮疹瘙痒,需停用致敏药物并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术后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应立即返院复查血常规和腹部CT,治疗期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