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引起的眩晕主要与耳石脱落、半规管刺激、前庭神经信号紊乱、中枢代偿不足等因素有关。耳石症可通过复位治疗、药物控制、前庭康复训练、手术干预等方式缓解。
耳石从椭圆囊斑脱落进入半规管,随头部运动产生异常流动刺激毛细胞。治疗以手法复位为主,可配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改善微循环。
游离耳石撞击壶腹嵴导致异常神经冲动,诱发旋转性眩晕。Epley复位法可促使耳石归位,必要时使用地西泮缓解前庭反应。
错误的前庭信号与视觉、本体感觉不匹配引发眩晕。前庭抑制剂如茶苯海明可短期使用,配合Brandt-Daroff习服训练。
中枢神经系统对异常信号调节能力下降。长期眩晕者需进行前庭康复训练,顽固病例可考虑后壶腹神经切断术。
眩晕发作期应避免突然转头,睡眠时垫高头部,复位治疗后48小时内限制剧烈活动。日常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耳石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