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甲亢可作为辅助手段,主要采用滋阴降火、疏肝理气等方法,但需结合西医抗甲状腺药物或放射性碘治疗。疗效因人而异,与病情分期、体质差异、治疗方案、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相关。
针对阴虚火旺型甲亢,常用知柏地黄丸、天王补心丹等方剂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可能改善心悸、多汗症状,需配合监测甲状腺功能。
肝郁气滞型适用柴胡疏肝散加减,可能缓解情绪波动、颈部肿大,但甲状腺结节超过3厘米时仍需优先考虑西医治疗。
痰湿内阻型采用半夏厚朴汤等方剂,可能减轻体重异常波动,需同步控制碘摄入量,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重症患者常用黄连阿胶汤配合西医甲巯咪唑,可能降低药物性肝损伤风险,但妊娠期甲亢患者禁用含碘中药。
建议治疗期间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避免熬夜及辛辣食物,中药疗程通常需持续3-6个月,突眼症状明显者需联合眼眶减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