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高发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的中青年群体,其次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及婴幼儿,发病概率与年龄增长、生活习惯、基础疾病等因素相关。
30-50岁人群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肥胖等因素易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表现为反酸、烧心,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口服抑酸药改善。
60岁以上患者多与食管裂孔疝、肌力退化有关,常伴随胸痛、吞咽困难,需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并抬高床头睡眠。
1岁以下婴儿因贲门发育不全易发生吐奶,多数随成长自愈,家长需保持喂奶后拍嗝姿势,严重者需使用促胃肠动力药。
学龄期患者多与暴饮暴食相关,症状较轻,建议家长控制碳酸饮料摄入,培养规律进食习惯,必要时短期服用铝碳酸镁。
各年龄段患者均需避免睡前进食,超重者应减重,若症状持续2周以上或出现呕血、消瘦等警报症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