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是由慢性肾脏病导致的红细胞生成减少或破坏增加引起的贫血,主要表现包括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常见原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铁代谢障碍、炎症状态、尿毒症毒素蓄积。
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导致骨髓造血功能下降,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达依泊汀α注射液等药物,同时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慢性肾脏病患者常合并铁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表现为血清铁蛋白降低,需补充多糖铁复合物胶囊、右旋糖酐铁分散片等铁剂,必要时静脉补铁。
慢性炎症抑制红细胞生成并缩短红细胞寿命,可能与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有关,需控制感染并使用罗沙司他胶囊等缺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
肾功能衰竭时毒素蓄积影响红细胞膜稳定性,需通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清除毒素,严重者需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改善缺氧症状。
肾性贫血患者应保证优质蛋白和富含维生素B12的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