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血红蛋白量偏高可能由血液浓缩、长期吸烟、慢性缺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氧疗、放血疗法、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
剧烈呕吐或腹泻导致体液丢失,血液黏稠度增加引发指标升高。需及时补充电解质溶液,监测血红蛋白动态变化。
烟草中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刺激骨髓代偿性增生。戒烟后3-6个月指标可逐渐恢复正常。
慢性阻塞性肺病或高原居住使机体长期缺氧,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增加。需持续低流量氧疗改善缺氧状态。
骨髓增殖性肿瘤导致红细胞异常增生,可能伴随头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可采用羟基脲等细胞毒性药物或干扰素治疗,严重时需静脉放血。
日常需避免高海拔活动,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变化,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应及时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