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是否保胎需根据孕周和胎儿情况决定,主要考虑因素有孕周大小、感染风险、胎儿成熟度、母体健康状况。
妊娠34周前发生胎膜早破且无感染征象时,通常建议保胎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促胎肺成熟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地塞米松、阿奇霉素、头孢曲松等药物。
出现发热、子宫压痛等感染症状时需立即终止妊娠,此时保胎可能增加绒毛膜羊膜炎风险,需静脉注射抗生素控制感染。
妊娠34周后破膜且胎肺成熟者,多数选择终止妊娠;未成熟者可短期保胎,同时监测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发症时,需评估继续妊娠风险,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孕妇应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每日监测体温,出现宫缩或阴道流液增多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