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蚊子叮咬后发痒可能由蚊虫唾液蛋白过敏反应、局部组胺释放、神经末梢刺激、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冷敷缓解、抗组胺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涂抹、预防抓挠等方式处理。
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会引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I型超敏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表现为红肿瘙痒。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
叮咬部位组胺分泌增加会扩张毛细血管并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使用苯海拉明乳膏或地奈德乳膏能有效抑制组胺作用,减轻不适。
蚊虫口器穿刺时直接激活皮肤痛觉感受器,通过C神经纤维传导痒觉信号。薄荷脑软膏的清凉感可干扰神经信号传递,降低瘙痒程度。
抓破皮肤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入侵,出现化脓性炎症伴剧烈瘙痒。需用莫匹罗星软膏控制感染,严重时需就医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
被叮咬后避免搔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过敏体质人群可预先使用避蚊胺驱蚊产品,出现全身过敏反应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