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内膜炎可能由口腔感染、心血管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下降、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基础病控制、预防性用药等方式干预。
龋齿或牙周炎可能导致细菌入血,引发心内膜炎症,需定期口腔检查,可使用阿莫西林、甲硝唑、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
心脏瓣膜病变或先天性心脏病易形成血栓,可能与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发热、乏力,需用华法林、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控制。
糖尿病或长期激素治疗会削弱免疫力,增加真菌性心内膜炎风险,伴随体重下降,需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并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
导管置入等操作可能带入病原体,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相关,出现寒战症状,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并监测体温。
老年人应保持口腔卫生,控制慢性病,侵入性医疗操作后出现持续发热需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