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是由细菌、阿米巴原虫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局部化脓性病变,主要包括细菌性肝脓肿、阿米巴性肝脓肿和真菌性肝脓肿三种类型。
细菌性肝脓肿多由胆道感染、腹腔感染或败血症扩散导致,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为高热、右上腹痛,需静脉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甲硝唑。
阿米巴性肝脓肿由溶组织内阿米巴经门静脉入侵肝脏引起,典型症状为果酱样痰和低热,治疗首选甲硝唑联合穿刺引流。
真菌性肝脓肿多见于免疫缺陷患者,常见病原体为念珠菌,表现为持续发热和肝酶升高,需使用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
肝外伤、肝移植术后或糖尿病控制不佳可能诱发肝脓肿,需针对原发病因治疗,严重者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切除。
肝脓肿患者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避免油腻食物,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定期复查影像学评估治疗效果,出现寒战高热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