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瓣通常是由于婴儿胃肠功能不完善或喂养不当导致的未消化奶液凝结物。
婴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分泌较少,消化酶活性不足,可能导致母乳或配方奶中的蛋白质和脂肪无法完全分解。喂养过量或过频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未充分吸收的奶液与胃酸作用后排出体外形成白色颗粒状奶瓣。部分婴儿对乳糖不耐受或对牛奶蛋白过敏时,肠道蠕动加快也会促使奶瓣产生。病理性因素可能与肠道感染有关,轮状病毒或细菌性肠炎会破坏肠黏膜,导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常伴随腹泻、发热等症状。
日常应注意按需喂养,避免过度进食,哺乳后竖抱拍嗝,奶粉喂养者可按说明书调配浓度。若奶瓣持续增多或伴随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