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寒与恶寒是两种不同的主观感受,畏寒指轻微怕冷但添加衣物可缓解,恶寒则是严重寒冷感且伴随颤抖、高热等症状。
畏寒多与环境温度低或体质虚弱有关,表现为手脚冰凉、喜暖恶风,常见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可通过保暖、热饮缓解。
恶寒常为感染性疾病早期表现,如流感、肺炎,突发剧烈寒战且持续不缓解,多伴随体温迅速升高至39℃以上,需及时就医。
畏寒与体温调节中枢轻度紊乱相关,恶寒则由致热原刺激下丘脑导致骨骼肌震颤产热,两者涉及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反应通路。
单纯畏寒可观察体温变化并加强营养,出现恶寒伴高热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细菌感染时可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药物。
日常注意监测体温变化,恶寒期间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体温超过38.5℃或持续24小时以上应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