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脏长期泵血功能受损导致全身供血不足的疾病,主要类型包括射血分数降低型、射血分数保留型及中间型,常见诱因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及心脏瓣膜病。
长期高血压导致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心肌缺血,两者均为主要病理基础。原发性心肌病变如扩张型心肌病,或心脏瓣膜结构异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会直接损害心脏泵血功能。
早期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进展期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和下肢水肿,终末期可发生端坐呼吸与肺水肿。右心衰竭时常见颈静脉怒张和肝淤血。
通过NT-proBNP血液检测评估心衰程度,超声心动图可测定射血分数,冠状动脉造影用于排查缺血性病因,心肺运动试验能客观评估功能储备。
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改善预后,呋塞米缓解水肿,美托洛尔控制心率。严重病例需植入CRT起搏器,终末期考虑心脏移植。限盐饮食与有氧康复训练是基础干预。
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钠盐摄入低于3克,规范用药同时进行6分钟步行训练,出现气促加重或尿量减少时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