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携带者需注意定期复查、避免传染、调整生活方式及规范用药,主要管理措施包括肝功能监测、疫苗接种防护、饮食禁忌和抗病毒治疗评估。
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乙肝病毒DNA载量及肝脏超声,若出现转氨酶升高或病毒活跃复制,需及时干预。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血液和体液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应接种乙肝疫苗保护密切接触者,避免共用剃须刀等个人物品。急性发作时需隔离处理。
严格戒酒并限制高脂饮食,减轻肝脏代谢负担。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避免腌制及霉变食物诱发肝癌。
避免自行服用肝毒性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免疫抑制剂使用前需筛查乙肝标志物。必要时在感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治疗。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出现乏力、黄疸等症状时立即就医,携带者家属应完成乙肝疫苗接种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