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可以通过针灸辅助缓解症状,但需结合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针灸主要针对疼痛缓解、炎症控制和局部循环改善,常用穴位有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阿是穴等。
针灸通过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帮助减轻痛风急性发作期的关节剧痛。可配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秋水仙碱或糖皮质激素。
针刺特定穴位能调节免疫反应,降低局部炎症因子水平。需同步进行降尿酸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别嘌呤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
针灸促进患处微循环,加速尿酸盐结晶代谢。患者需同时限制高嘌呤饮食,每日饮水量建议超过2000毫升。
定期针灸可调节机体代谢功能,但无法替代长期降尿酸治疗。需持续监测血尿酸水平,维持在300μmol/L以下。
痛风患者接受针灸治疗需选择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期间保持低嘌呤饮食,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定期复查尿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