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尿道瓣膜性狭窄可通过尿道瓣膜切除术、尿道扩张术、导尿引流、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胚胎期尿道发育异常引起,可能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经尿道电切或激光切除梗阻瓣膜,适用于中重度狭窄。手术需评估瓣膜位置及肾功能状态,术后可能需短期留置导尿管。
采用球囊导管逐步扩张狭窄段,适合轻中度病例。操作需重复进行,可能引起暂时性血尿,需配合抗感染治疗。
急性尿潴留时需紧急留置导尿管,缓解膀胱高压。长期引流可能增加尿路感染风险,应定期更换导管并监测尿常规。
合并尿路感染时可选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呋喃妥因等药物。需根据尿培养结果调整用药,预防性使用需谨慎评估。
术后需定期复查尿流率及超声,监测膀胱残余尿量。婴幼儿患者家长应注意观察排尿频率、尿线粗细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返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