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是指通过手术将金属或生物材料植入体内,使骨折断端保持稳定对位的治疗技术,主要包括钢板螺钉固定、髓内钉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克氏针固定等方式。
采用金属钢板跨越骨折线,通过螺钉将钢板与骨骼固定,适用于长骨骨干骨折及关节附近骨折,可实现解剖复位和早期功能锻炼。
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进行轴向固定,适用于股骨、胫骨等长骨骨折,具有微创、负荷分担等优势,但需精确匹配骨髓腔直径。
通过体外连接杆与穿透皮肤的固定针构成稳定框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病例,便于创面处理但存在针道感染风险。
采用细钢针经皮或切开交叉固定骨折块,多用于手足部小关节骨折,操作简便但稳定性相对较差,常需辅助石膏外固定。
术后需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康复训练,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