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检查出乙肝可通过定期监测肝功能、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免疫阻断、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乙肝病毒感染可能由母婴垂直传播、血液接触、免疫功能低下、病毒变异等原因引起。
每1-2个月需复查肝功能与乙肝病毒载量,评估肝脏炎症活动度。若出现转氨酶升高或病毒复制活跃,需结合产科与感染科会诊制定方案。
妊娠24-28周病毒载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可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酯或替比夫定等妊娠B类抗病毒药物。需持续用药至产后1-3个月,配合母乳喂养评估。
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完成后续3针疫苗接种程序。剖宫产不能降低传播风险,分娩方式依据产科指征决定。
避免摄入酒精及肝毒性药物,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共用物品需做好消毒隔离。
建议妊娠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胎儿超声检查。产后42天需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持续随访肝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