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性腹泻通常表现为进食不足后出现水样便或频繁排便,可能由喂养不足、消化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等原因引起。
婴幼儿长期摄入奶量不足导致肠蠕动加快,粪便呈绿色黏液状。建议家长按需增加喂养次数,母乳不足时可添加配方奶粉。
饥饿状态下胃肠分泌异常引发渗透性腹泻。家长需规律喂养间隔,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菌群。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导致未消化乳糖刺激肠道。表现为酸臭泡沫便,需改用无乳糖配方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
营养不良易合并轮状病毒感染,出现蛋花汤样便伴发热。需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必要时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控制分泌性腹泻。
建议家长记录每日排便性状与喂养量,避免过度限制饮食,腹泻持续超过24小时需儿科就诊评估脱水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