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怀孕需注意母婴阻断、肝功能监测、药物选择和分娩方式。主要措施包括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免疫接种、避免母乳传播风险及定期产检。
孕晚期需评估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降低宫内感染风险。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需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每1-2个月复查肝功能,若出现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或黄疸,可能与肝炎活动有关,需调整抗病毒方案。避免使用恩替卡韦等妊娠安全性不明的药物。
妊娠B类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相对安全,禁用干扰素。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和乳酸水平,避免药物毒性影响胎儿发育。
剖宫产不能降低母婴传播概率,自然分娩后需彻底清理新生儿口鼻分泌物。避免产钳等损伤性操作,产后母婴皮肤破损处需严格消毒。
建议妊娠全程在感染科和产科联合随访,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保持充足休息,产后42天复查乙肝病毒DNA和肝功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