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传播乙肝会传染。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或哺乳传播给新生儿,传播概率主要与母亲病毒载量、分娩方式、是否进行阻断干预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乙肝病毒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尤其当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且病毒载量高时风险显著增加。建议孕早期筛查乙肝两对半,高病毒载量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分娩时新生儿接触母血和分泌物是主要传播途径。乙肝e抗原阳性母亲所生婴儿感染概率超过80%。建议所有乙肝孕妇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母乳中可检出乙肝病毒DNA,但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破损时传播风险较高。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且婴儿完成免疫接种者可哺乳,否则建议人工喂养。
产后母婴日常接触中,唾液、体液等可能通过黏膜或皮肤伤口造成传播。家长需避免共用牙刷等物品,照料婴儿前应规范洗手,新生儿皮肤伤口需及时消毒处理。
规范实施母婴阻断措施可使传播概率降至5%以下,建议乙肝阳性孕妇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新生儿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需检测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