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早期可通过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免疫调节治疗等方式干预。急性乙型肝炎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
患者需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饮食选择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如鸡蛋羹、鱼肉粥等,避免饮酒及肝毒性药物。
针对乙肝病毒复制活跃者可选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干扰素α等抗病毒药物,需监测病毒载量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周期通常不超过6个月。
出现转氨酶升高时可使用甘草酸二铵、双环醇、还原型谷胱甘肽等护肝药物,改善肝细胞炎症状态,促进肝功能恢复。
重症患者可短期应用胸腺肽α1等免疫调节剂,增强机体清除病毒能力,但需警惕过度免疫反应导致肝损伤加重。
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及HBV-DNA定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