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猩红热患儿接触后可通过隔离观察、环境消毒、症状监测、预防性用药等方式处理。猩红热通常由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具有较强传染性。
立即与患儿保持1米以上距离,接触者需单独房间观察7天。猩红热潜伏期通常2-5天,观察期间避免接触孕妇及免疫力低下人群。
对患儿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物品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处理。室内空气可通过紫外线灯照射或开窗通风消毒,每日至少2次。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草莓舌、皮疹等症状。接触后24小时内出现咽痛需警惕,皮疹多始于颈部及躯干,呈砂纸样触感。
高风险接触者可遵医嘱使用青霉素V钾片、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分散片等药物预防。用药前需确认无药物过敏史。
接触者应加强营养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接触史,医疗机构会进行咽拭子培养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