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内空洞与囊肿可见于肺结核、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等良性疾病,也可能是肺癌的表现,需结合影像特征与病理检查综合判断。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肺组织坏死液化形成空洞,常伴随低热、盗汗,可通过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治疗。
细菌感染引发肺组织化脓性坏死,空洞内多含液平,表现为高热、脓痰,需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气道结构破坏形成囊状改变,反复咳嗽咳痰为典型症状,需用氨溴索化痰,必要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恶性肿瘤侵蚀形成偏心空洞或厚壁囊肿,可能伴随咯血、消瘦,确诊需支气管镜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靶向药物吉非替尼等。
发现肺部异常影应及时完善增强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避免吸烟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遵医嘱定期随访观察病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