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等。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导致气道炎症,引发肺血管阻力增加。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呼吸困难,需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噻托溴铵,配合氧疗。
肺血管重构使右心负荷加重,与结缔组织病或血栓栓塞有关。表现为胸痛、下肢水肿,需使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如波生坦、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
夜间低氧血症反复发作导致肺动脉收缩,常见于肥胖人群。伴随白天嗜睡,需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减轻体重有助于改善症状。
室间隔缺损等畸形引起左向右分流,长期可导致艾森曼格综合征。儿童期可能出现紫绀,需早期手术矫正,晚期可考虑心肺联合移植。
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避免吸烟及接触二手烟,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出现持续气促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