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和黏膜,早期表现为皮肤麻木斑块,进展期可能出现肢体畸形,终末期可导致永久性残疾。
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是直接致病因素,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免疫缺陷者易感,遗传因素可能增加患病概率。
早期出现浅色或红色皮肤斑块伴感觉减退,进展期可见神经粗大、肌肉萎缩,晚期出现爪形手、足下垂等畸形。
皮肤涂片查菌、组织病理活检是确诊依据,需与白癜风、银屑病等皮肤病鉴别,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神经损伤程度。
采用氨苯砜、利福平和氯法齐明联合化疗,严重者需配合糖皮质激素控制反应,康复期需进行功能锻炼预防残疾。
麻风病现已实现可防可治,早期规范治疗可完全康复,患者应避免歧视并坚持完成全程化疗,接触者需定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