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出现发冷症状可能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脱水、电解质失衡、外周血管扩张等因素有关,需警惕热射病等严重情况。
高温环境下下丘脑功能失调,导致寒战产热与散热失衡。需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用温水擦拭皮肤,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地塞米松等药物。
大量出汗导致体液丢失,引发代偿性血管收缩。应少量多次补充含电解质的液体,必要时静脉输注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液。
钠钾丢失影响神经肌肉传导,出现寒战。可通过口服补液盐纠正,严重时需静脉补充氯化钾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高温导致皮肤血管异常扩张,引发相对性血容量不足。需抬高下肢促进回流,严重者可考虑使用盐酸肾上腺素、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
出现中暑伴寒战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监测核心体温,若持续超过38.5℃或出现意识障碍需紧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