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后发烧可能由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脱水、热射病、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补液、药物退热、抗感染等方式治疗。
高温环境下汗腺衰竭导致散热障碍,核心体温超过40摄氏度可能损伤下丘脑功能。建议立即转移至阴凉处,用湿毛巾擦拭腋窝等大血管处,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退热药。
大量出汗未及时补水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浓缩影响散热。需快速补充含电解质的口服补液盐,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生理盐水,避免单纯饮用大量纯净水加重低钠血症。
极端高温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伴随意识模糊、无汗等症状。需紧急冰毯降温并监测肝肾功能,严重者需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
中暑后免疫力下降易合并呼吸道或泌尿道感染,表现为反复发热、咳痰等症状。需进行血常规和病原学检查,根据结果选择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
恢复期保持环境温度25摄氏度左右,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监测体温变化超过3天不缓解需复查血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