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膈的中医辨证论治需分型施治,常见证型包括痰气交阻证、津亏热结证、瘀血内结证、气虚阳微证,治疗分别以开郁化痰、滋阴润燥、活血化瘀、温补脾肾为主。
多因情志不畅导致气滞痰凝,表现为吞咽梗阻、胸膈痞满。可选用启膈散加减,药物含丹参、郁金、砂仁等,配合针灸膻中、内关穴。
常因热毒伤阴或久病耗液,见吞咽涩痛、口干咽燥。方用五汁安中饮,含梨汁、藕汁等,药物可选麦门冬、玄参,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
多由久病入络致瘀,症状为胸膈疼痛、食入即吐。代表方通幽汤含桃仁、红花,可配合三七粉,外治可用血海、膈俞穴刺络拔罐。
因脾胃虚衰导致,见泛吐清涎、形寒肢冷。需用补气运脾汤含人参、白术,严重者加附子,艾灸中脘、足三里以温阳。
日常宜少食多餐,选择山药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生冷硬物,保持情绪舒畅,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复诊调整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