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早期是否需抗病毒治疗需结合病因判断,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硬化需积极抗病毒,酒精性或代谢性肝硬化则无须抗病毒。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病因类型、病毒复制活跃度、肝功能储备及并发症风险。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硬化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酒精性肝硬化应严格戒酒并营养支持。
HBV-DNA或HCV-RNA阳性者需抗病毒以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癌风险。代偿期患者可选用一线核苷类似物,失代偿期需联合用药。
Child-Pugh分级A级且无门脉高压者,抗病毒可延缓纤维化。已出现腹水或肝性脑病时需先控制并发症再考虑抗病毒。
抗病毒治疗能减少肝炎活动导致的肝功能恶化,但对已形成的门脉高压无效。需定期监测胃底静脉曲张和脾功能亢进情况。
建议肝硬化早期患者每3个月复查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保持低盐高蛋白饮食,避免服用肝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