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羟基维生素D偏低可通过增加日照时间、调整饮食结构、口服维生素D补充剂、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改善。该指标偏低通常由光照不足、膳食摄入不足、吸收障碍、肝肾疾病等原因引起。
每日裸露四肢皮肤接受阳光照射15-30分钟,紫外线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3点后阳光较柔和时段,避免晒伤。
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蛋黄、强化乳制品等,同时补充钙质帮助维生素D吸收。每日建议摄入400-800IU维生素D。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D3制剂,如胆维丁乳、骨化三醇胶丸、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需定期监测血钙和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调整剂量。
慢性肾病、脂肪泻等疾病可能导致维生素D代谢异常,需针对原发病治疗。肝肾疾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活性维生素D制剂。
建议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需联合钙剂补充,日常注意避免过度防晒影响维生素D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