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阿米巴病好发部位主要有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少数情况下可累及回肠末端。
盲肠是阿米巴原虫最常见的寄生部位,肠壁较薄且内容物滞留时间长,易形成烧瓶样溃疡,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及果酱样便。
升结肠黏膜皱襞深且蠕动缓慢,利于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侵袭,可导致肠壁水肿增厚,伴随腹泻与便血症状。
直肠受累时以里急后重和黏液血便为特征,粪便检查可见夏科-雷登结晶,严重者可形成直肠阿米巴肉芽肿。
乙状结肠弯曲度大且粪便浓缩,易发生阿米巴性结肠炎,典型表现为左下腹痛伴排便次数增多,肠镜可见火山口样溃疡。
患者应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出现持续腹痛或血便需及时进行粪便抗原检测及结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