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蕈中毒可分为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肾损害型四类,严重程度依次递增,需根据毒素类型及摄入量采取针对性救治。
多由毒粉褶菌等引起,表现为呕吐腹泻,潜伏期短。需立即催吐洗胃,可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必要时使用山莨菪碱缓解肠痉挛。
鹅膏菌等含毒蕈碱毒素,引发幻觉抽搐。需用阿托品拮抗毒素,苯巴比妥控制惊厥,重症需血液净化治疗。
鹿花菌含鹿花菌素导致血红蛋白尿,出现黄疸贫血。需碱化尿液,输注糖皮质激素,严重时进行血浆置换。
致命鹅膏菌等致多器官衰竭,潜伏期长但死亡率高。需尽早血液灌流,注射青霉素G解毒,必要时行肝移植。
误食毒蕈后应立即携带剩余样本就医,避免催吐导致窒息,治疗期间监测肝肾功能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