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按病因可分为血管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纤溶亢进四类。
1、血管异常: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等疾病导致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点或瘀斑。
2、血小板异常:
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功能缺陷,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常见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
3、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引起凝血因子缺乏或异常,表现为关节腔出血、术后出血不止等深部组织出血。
4、纤溶亢进:
原发性纤溶亢进或继发于DIC等情况,纤维蛋白原过度降解导致创面渗血不止。
出现异常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