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感染可能出现发冷症状,常见于流感、新冠肺炎、败血症、疟疾等疾病,症状发展通常从早期畏寒进展至寒战甚至高热。
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感染初期常出现畏寒,与体温调定点上移有关,可遵医嘱使用奥司他韦、连花清瘟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等药物缓解症状。
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导致败血症时,寒战伴高热是典型表现,需及时使用头孢曲松、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疟原虫感染引发周期性寒战高热,青蒿素类衍生物、氯喹、伯氨喹等抗疟药可针对性治疗,需结合血涂片确诊。
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表现为皮肤苍白发冷,需住院进行液体复苏和抗感染治疗。
出现持续寒战或体温超过38.5℃时应及时就医,发热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并监测体温变化,避免擅自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