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可能与肠息肉切除术后创面未愈合、饮食不当、活动过度或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粪便带血丝或黑便等症状。
肠息肉切除后黏膜创面需要7-10天修复期,期间排便摩擦可能导致渗血。建议保持软便,避免用力排便,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康复新液或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
术后过早摄入辛辣刺激、坚硬食物可能损伤创面。需保持流质饮食3天,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K促进凝血。
过早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可能增加腹压导致出血。术后1周内应避免提重物,卧床时选择侧卧位减少直肠压力。
创面感染可能引发炎症性出血,多伴有发热、腹痛。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或甲硝唑等药物。
术后应记录出血频率和量,避免摄入酒精及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若出血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头晕等贫血症状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