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苯中毒通常由职业性苯接触、长期吸入含苯溶剂、家庭装修污染、遗传代谢缺陷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脱离暴露环境、血液净化、药物治疗、基因检测干预等方式控制病情发展。
长期从事石油化工、制鞋喷漆等职业可能接触高浓度苯蒸气,建议立即调离高危岗位,定期监测血常规,可遵医嘱使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等药物。
重复使用含苯天那水、橡胶胶水等有机溶剂可能导致蓄积中毒,需彻底清除污染源并加强通风,出现贫血时可使用叶酸片、维生素B12、琥珀酸亚铁等造血原料补充。
劣质人造板材释放的苯系物可导致慢性中毒,可能与骨髓造血抑制、染色体畸变有关,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出血倾向等症状,需检测室内空气质量并使用甲泼尼龙、环孢素、司坦唑醇等免疫调节剂。
CYP2E1酶基因多态性可能增加苯代谢毒性,这类患者接触低浓度苯即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建议进行基因筛查并预防性使用十一酸睾酮、达那唑、艾曲泊帕等促造血药物。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使用含苯日化产品,新装修场所须通风半年以上,接触苯类物质者建议每年进行骨髓象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