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胀的中医辨证论治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方法,常见证型包括气滞湿阻、寒湿困脾、湿热蕴结、肝脾血瘀,治疗可采用行气利水、温中健脾、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等法。
多因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导致肝郁气滞、水湿内停,表现为腹胀如鼓、叩之如鼓、胁痛嗳气。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药物如柴胡、香附、茯苓、白术等。
常因过食生冷或外感寒湿致使脾阳不振,症见腹胀按之不坚、畏寒肢冷、便溏。治疗宜实脾饮加减,药物可选干姜、附子、苍术、厚朴等。
多由饮酒过度或湿热外侵引发,见腹大坚满、烦热口苦、小便赤黄。方用中满分消丸加减,药物含黄连、栀子、泽泻、大黄等。
久病入络致瘀血阻络,症见腹壁青筋显露、面色黧黑、舌紫暗。代表方为调营饮,常用丹参、赤芍、桃仁、三棱等活血化瘀药。
治疗期间需配合低盐饮食,限制水分摄入,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定期复诊调整方药。重度腹水或出现呕血、神昏等变证时应及时中西医结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