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内热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物理降温、药物干预、中医推拿等方式调理。内热可能与积食、感染、穿衣过多、环境闷热等因素有关。
母乳喂养需避免母亲饮食辛辣,奶粉喂养需按比例冲泡。积食引起的舌苔厚黄可减少单次奶量,增加喂奶次数。
保持室温22-24℃,穿纯棉单衣。体温超过37.5℃时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避免酒精擦浴。
感染性发热需就医排查病因,细菌感染可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中成药可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可辅助退热,配合捏脊疗法调节脾胃功能。操作前需修剪指甲避免划伤皮肤。
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3次,记录大小便情况。若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或出现拒奶、嗜睡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