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酶对乳糖不耐受的宝宝通常有效。乳糖不耐受主要由乳糖酶缺乏、肠道菌群失衡、继发性肠黏膜损伤、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充乳糖酶、调整喂养方式、使用无乳糖配方奶、益生菌干预等方式改善。
宝宝肠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时,无法分解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可能引发腹泻、腹胀。家长需遵医嘱选用乳糖酶滴剂(如β-半乳糖苷酶)或乳糖酶粉剂,哺乳前添加至乳汁中。
抗生素使用或感染可能导致肠道益生菌减少,加重乳糖不耐受症状。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同时暂时减少高乳糖食物摄入。
轮状病毒感染或细菌性肠炎会破坏肠黏膜,导致暂时性乳糖酶分泌障碍。此时需先治疗原发病,家长可短期改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如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待肠道恢复后逐渐过渡回常规喂养。
极少数宝宝因基因缺陷导致终身乳糖酶缺乏,表现为出生后持续腹泻。需长期使用无乳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家长应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
建议家长记录宝宝症状变化,避免随意更换奶粉品牌,乳糖酶补充需持续2-4周观察效果,若腹泻加重或体重增长缓慢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