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表面抗原HBsAg大于2500需通过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保护和免疫调节等方式干预,通常与乙肝病毒活跃复制、免疫耐受状态、肝脏炎症活动或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时需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DNA复制并降低抗原水平。
每3-6个月需复查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肝脏超声,若出现转氨酶升高或肝纤维化迹象需调整治疗方案。
合并肝损伤时可联用水飞蓟宾胶囊、双环醇片等护肝药物,避免饮酒及使用肝毒性药物。
对符合条件者可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通过免疫调节促进HBsAg血清学转换,治疗期间需监测血常规和甲状腺功能。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育龄期女性应完成抗病毒治疗后再计划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