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针发热可能由疫苗反应、局部感染、过敏反应、继发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干预、观察护理、就医评估等方式治疗。
疫苗接种后常见低热,体温多不超过38.5度。建议多饮水休息,采用温水擦浴物理降温,通常24-48小时自行缓解。可备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栓等退热药物。
注射部位消毒不严可能导致红肿热痛,伴随体温升高。需保持皮肤清洁,局部冷敷缓解症状。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
药物成分过敏可表现为荨麻疹伴发热,多在注射后30分钟内出现。需立即停用可疑药物,紧急处理可肌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
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肺炎等继发感染,表现为持续高热寒战。需完善血常规等检查,根据病原学结果选择注射用青霉素钠、奥司他韦胶囊、更昔洛韦注射液等抗感染治疗。
发热期间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补充电解质饮品,避免剧烈运动。体温超过39度或持续3天未退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