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可通过抗菌药物治疗、补液支持、饮食调整、隔离消毒等方式治疗。细菌性痢疾通常由志贺菌感染、卫生条件差、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志贺菌感染需使用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等抗生素,细菌性痢疾表现为发热、脓血便,需在医生指导下完成疗程。
频繁腹泻可能导致脱水,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补液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严重呕吐时需禁食并就医。
发病期选择米汤、软面条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等高脂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增加香蕉、苹果等富含钾的食物。
患者餐具需煮沸消毒,粪便用漂白粉处理,接触污染物后需用肥皂水洗手,隔离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
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恢复期避免生冷食物,出现持续高热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