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好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绝经后发病率显著增高,主要与年龄增长、雌激素下降、钙吸收不足、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
骨量在30岁左右达峰值后逐年流失,40岁后骨重建失衡加速,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锐减导致破骨细胞活跃,可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等抗骨松药物。
长期低钙饮食或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矿化,日常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摄入,严重缺钙者需配合碳酸钙D3片治疗。
糖尿病、甲亢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干扰骨代谢,常合并脊柱变形,需原发病治疗联合骨化三醇等药物干预。
建议高危人群保持适度日照和负重运动,避免吸烟酗酒,每年进行一次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